索罗斯说,这世界是个谎言
聪明的人大都是悲观主义者,绝顶聪明的人能在悲观的阴云里找到点希望。乔治·索罗斯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时候,总是一脸的阴鸷,他有某种独特的天赋:在别人眼里,可能是一片混乱的世界,而他能辨识出混乱的类型,并且从中渔利。
他也是个悲观的聪明人:“世界经济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谎言的连续剧。要获得财富,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所以,数十年来,索罗斯游走在谎言、狂欢、危机之中,屡屡得手。
对他的攻击和对他的追捧一样多。去年,他说自己要金盆洗手,今年,他又裹挟着中国经济即将硬着陆,全球经济进一步紧缩的言论再现江湖。
退场有多难
大部分投资者都舍不得退场。看涨的时候,期待再涨;看空的时候,自欺欺人地设定触底的边界。1974年,索罗斯在日本股票市场建立极高的持股比例,一天下午,东京某位营业员打电话告诉他一个秘密,内容是告诉他日本人对陷入水门案件丑闻的尼克松总统反应欠佳,当时正在打网球的索罗斯毫无犹豫的立即决定卖出,由此可见,索罗斯杀伐决断从不犹豫。
1992年,德国央行史莱辛革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如果投资人认为欧元是一篮子固定的货币的话,那就错得离谱了。当年总统为了经济问题,一再提高马克的利率,使得马克变成强势货币,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使得德国及意大利不得不跟进,但是英国及意大利的经济情况不理想,因此苦撑汇率之下,对德国抱怨连连。
索罗斯听了史莱辛阁这番话以后,认为其中别有文章,他话中的涵义可能影射虚弱的意大利里拉。事后索罗斯与史莱辛革谈话,问其是不是喜欢以欧元做为一种货币。他回答,他喜欢欧元的构想,但是欧元这个名称则并不喜欢,如果用马克的话,他会比较容易接受。
睿智的索罗斯便立刻放空意大利里拉,大赚三亿,并借了一大笔英镑,改换成马克,又大赚十亿美金。
非官方消息,也就是所谓的内部消息对投资者来说总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当然,历史上有无数人因为获得了内幕消息而一夜暴富。比如罗斯柴尔德家族就因为先人一步得知拿破仑遭遇了滑铁卢,而奠定了家族的财富与荣耀的根基。
显然,索罗斯不是这样的人。他几乎不依赖于所谓的内部消息,而是着眼于流传在世间的每一个细节,从中寻找破绽。还是那句话,他凌驾于一切与谎言有关的经济世界之上,看准时机,如鹰一般俯冲之下,捕捉猎物,然后跳脱出去。
所以,他不是投机者,而是一位心思细腻、对经济形势洞若观火的投资大师。在他第一次婚礼上,牧师问他,你愿意和你的妻子分享你的生活和财务吗。索罗斯居然开始踌躇,牧师很尴尬,妻子面如土色。当助理告诉索罗斯:这个承诺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时候,他才不情愿地点点头。
狂欢的终结者
索罗斯获取财富最常用的方式就是做空。做空,其实是一种简单、有效、一针见血的方式,他和纸牌游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做空者通常都没有股票,在做空的角逐中,他会以一定的利率从股票经纪公司借入股票,来完成交易。但股票经纪公司其实也没有股票,他们只是代理人。于是,经纪公司的策略是,从投资公司之间流通的股票进行浮动供给给做空者。这就包括:私人投资者委托经纪公司管理的股票、遗产和信托进入流通领域的股票,或者是某些解除了限制开始流通的股票。
操作起来,其实非常简单。做空者借来股票之后,当然希望股价下跌,这样他们规划的股票依然是那么多,但价值已经缩水,由此从中渔利。
索罗斯就是做空的践行者,他通常是带领一群做空者,有序地大笔卖空,同时,还会散布这些公司经营不善、连年亏损的消息。这样的故事在华尔街无数次上演,极为血腥,决战双方都会深陷困境,难以自拔。
1997年的一个深夜,索罗斯已经预料到,自己的一次空投行动会影响整个亚洲,乃至全世界的经济。
当时,泰国是亚洲最为活跃的经济体之一,1990-1995年间,泰国GDP年均增速达到9.1%。高速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需要大规模融资,为了获取大量外资到泰国投资,泰国加快了金融自由化步伐,放开了资本管制。
开放资本账后,开始吸引热钱涌入泰国,资本大量流入催生了该国股市和楼市泡沫,股市投机性非常明显。到1996年,泰国的外债已急剧上升至1128亿美元,并且大多数是短期资金。但与此同时,泰国的银行业,尤其是一些金融公司和小型银行非常脆弱,它们当中有很多是由企业或者家族控制,还正在为资产泡沫大量提供融资。
索罗斯冷静地看到,这个国家正在蒸腾着某种狂躁、不安且过于乐观的情绪。他意识到,机会来临了。
反复做空
索罗斯先是向泰国银行借入上百亿的泰铢。随后索罗斯便将这些泰铢换成了美元,这些美元先不动。因为自1984年以来泰铢兑换美元便维持在25∶1的固定汇率,不存在贬值和升值问题。而索罗斯欲想通过做空挣钱,就必须把泰国的固定汇率变成浮动汇率,让泰铢贬值。
索罗斯把钱借出来后就全部抛售,向泰国政府分批次买入美元,并不停的借泰铢抛泰铢,并如此反复操作…一时间,银行和市场上都在抛售泰铢,恐慌情绪蔓延,于是羊群效应出现,市场上持有泰铢的机构和个人,开始疯狂抛售,泰铢持续贬值,到了1997年5月,最低贬到了1美元兑26.70泰铢。索罗斯轻而易举地借他人之手制造了泰铢贬值压力。
除抛售泰铢,索罗斯同时还抛售泰国银行和财务公司的股票,卖出泰铢期货和远期外汇头寸,在市场上展开大肆做空行动。
索罗斯行动迅速,手法凶狠,让泰国有些措手不及。泰国政府反应过来后,倾全国之力,对索罗斯展开了反围剿:1. 泰国拿出50亿美元外汇储备,又和新加坡组成“联军”,总共动用约120亿美元的巨资大幅买入泰铢;2. 直接用行政命令严禁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索罗斯大军;3. 大幅调高利率,隔夜拆息由原来的1%,升至100%至150%,等于你借100,到时候要还200甚至250,借款成本大大提高。
泰国央行三管齐下很快让泰铢汇率回稳,局面得到暂时控制。索罗斯这一战出师未捷,损失了3亿美元。
泰国央行本来以为这些举措能打跨索罗斯的意志,让他知难而退。但他们哪里会想到,索罗斯并没有放弃。经过第一次的短暂失利,索罗斯判断认为泰国外汇储备较少,自己有足够能力支撑下去。于是一边积极存入保证金、囤积货币,一边在市场上散布泰铢即将贬值的消息,吸引了大量投机资本蠢蠢欲动。随着泰国资产价格泡沫破裂,金融部门问题显现,国际投机资本又开始卷土重来,展开大规模进攻。
6月,索罗斯命令旗下的基金,出售美国国债来筹集资金,同时加杠杆,通过杠杆融资,就能取得相当于几百亿甚至上千亿资金的投资效应。而此时,泰国手里除300亿美元外汇储备之外,已经无牌可打。
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结果形势没有缓解,泰铢继续暴跌,当时泰铢汇率狂跌20%,到了7月24日,泰铢兑美元降至32.5:1,再创历史低点。7月28日,泰国向IMF发出救援请求。泰铢崩跌标志着东南亚货币危机全面爆发。
这场危机使泰国遭受了两年的紧缩之痛,耗费了近50%的GDP来清理银行体系。泰铢由危机前对美元比率的25:1贬值为1998年1月的56:1,泰国人均GDP也由1997年的2496美元下降到1998年的1828美元。
泰国总理说索罗斯是“一个吸取人民鲜血的经济战犯”,但索罗斯所做的一切或许有道德上的压力,但却没有触犯法律。
索罗斯一直热衷于这样的游戏,之后,他还做空港币、日元等等。他似乎不在意财富本身,而是乐此不疲地重复这个游戏,看着人们在无数次上演过的虚幻世界里持续狂欢,然后哀嚎,对索罗斯来说,似乎是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