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座”张召忠最近很忙,这个局,指的是中国战略忽悠局,本来是网友恶搞的结果,而张召忠却笑纳了这一称号。“你看,这是你刚进门的时候更新的,到现在二十多分钟,将近两万的阅读量。”张召忠拿出自己的手机,点开位于屏幕桌面的“局座召忠”微信公众号的快捷键,“我再上后台看一下粉丝量。”张召忠娴熟地操作着,一点都没有六旬老人对于科技产品的陌生的不知所措。”

海军少将、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张召忠于去年八月宣布正式退休,军职干部退休办公室的人带着他参观退休干部的兴趣班,从舞剑、钓鱼,到摄影、书法,然而转了一圈下来,张召忠一个看中的都没有,“我做了一辈子学问,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于是,他便开始了赋闲在家的生活。百无聊赖之际,张召忠接到了蜻蜓FM负责人的电话,邀请他独立录制播客节目。“我当时什么都不知道,就提了一点要求,我说我希望能自己确定选题、自己控制时长。”双方迅速达成共识后,张召忠签下了一份时长三年的合约,“开讲”节目正式上线。

“我爱跟年轻人聊天,因为年轻人更靠近高科技,而且我最早是学机械电子的,所以手机上各种软件和APP我都会。有些上岁数的人,再好的手机也只能用来对打电话、发短信,但我不是。”张召忠把玩着手机,补充说道自己打字的速度也特别快,还提出了结束采访要比赛打字速度的要求。张召忠告诉我,1994年和1996年,他作为国家代表分别到日内瓦和意大利参加了国际海战法专家研讨会,是最早一批进行军事法学研究的人。“我什么东西都是走在前头的,包括我现在用的电脑的系统都是实时更新的。”突然,他像想起什么,提高了音量说:“我还忘了跟你讲,我已经无纸化办公十几年了。单位给我配了一台打印机我从来都没用过,我写五十万字的书,从来不用一张纸,都是在电脑上完成。现在手机都代替电脑,电视我都半年没看过了,我够时髦的吧?”

“其实我还有很多新鲜的理念是受了西方的影响。”2001年,张召忠到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进修。当时他带的笔记本CPU型号是586,而当时周围人用的还只是80年代末期流行的486而已。在那里,他发现整个学校是没有公车的,只有校长才配有一辆公车,而其他人出行都是搭乘出租车。“他们甚至都没有公车这个概念。”张召忠告诉我,“从那里回来之后,我就开始自己开车了,你想想那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同时,他还发现,偌大一所学校,几千名学生,只有15个行政管理人员,他便顺着这个方向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了学校管理层极高的工作效率。

2003年,张召忠在人民网开了自己的第一个博客,后来因为部队要求,仅经营了一年的博客就这样夭折了。退休之后,张召忠终于有机会好好琢磨“怎么玩儿”。“《张召忠开讲》和凤凰网的《张召忠说》都是被动搞的,我自己主动做的是‘局座召忠’这个微信公众号。”张召忠回忆道,“我是去年12月才开的微信公众号,在这之前我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我一直以为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是一码事,最后我才搞清楚,这是一个自媒体平台。”他顿了顿,“不过做公号就需要技术人员、编辑、运营人员,发布消息后需要有人跟进,我每天收到的评论至少几百条,多的时候有一两千呢。你看今天这个已经收到207条了。”

他放下手机,说:“大家都是满腔热忱,粉丝也关心你,我不能应付差事啊,这是一个职业道德的事情。我不能只让粉丝吃馒头、大饼,我还得给点调剂。除了文字,还录了音频、视频。虽然拿手机就能录,但是我特意去买了个好的录音笔,还专门装修了这个演播室。”

不过,毕竟精力有限,一个人操刀这么多东西,张召忠说:“我现在身体也不是太好,我刚提拔了最早进入团队的两个小孩,都是90后,一个担任所有音频视频的主编,一个担任微信公众号的主编,负责统筹这部分。”他难掩对团队年轻人的依赖,“我现在马上出一本书,就是大贝(团队里的90后成员)帮我编辑的,她文笔很好、有时代感,把官方的、论文式的术语都给我改成更加喜闻乐见的语言。你说这90后不是上天了吗?我这么大的专家的东西全让她们弄。我就怕我有的东西太老气了!”他顿了顿,“我说我实在是太累了,因为马上又要跟《军武次位面》的制作团队开一个新节目叫《军武大本营》,每周一次,又是三年的合同。”话说一半,张召忠的手机铃声响起,他犹豫了一下接了起来,“喂,我明天上午还要再录一期《防务新观察》,不好意思没有时间了……”他利索地挂断了电话。

张召忠谈起上周给北京电视台一口气录制了四期《军情解码》的经历,“做节目不是光说说就完了,前期准备耗费了很多时间,我当时要讲南海五、六十个岛礁沙洲分别是如何命名的、它的历史和法律地位等等,这谁能讲出来?这多难?我当时试了好几次我想推了,但是我想我要是推了,他们就找不到合适的专家给他讲这个。当天七点半开始录制,录完都已经凌晨了,我还得自己开车回家。”不仅是专业水准,张召忠对自己的收视率也非常自信。在接受采访的前一天,他到央视四套和邱毅教授录制了新一期《两岸新观察》,他向我展示节目组发来的短信,1.28的收视率赫然在目,“一般的收视率也就0.4左右,只有非常好的娱乐节目才能到这个水平。”

张召忠说自己算是公众人物,就像一个产品、一本书、一部电影,粉丝的追捧和争议总是互相依存。提起他,总绕不开“局座”这个“典故”。早些年,张召忠因“雾霾防激光”、“海带缠航母”等语录被网友恶搞为“中国战略忽悠局局长”,也因为对伊拉克战争的错误预测而招徕非议。“我前面科索沃战争的预测全是准的,那怎么没人说呢?还有英国脱欧,这都是我半年前就预测准了的。对战争、股市、足球的预测,其实是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只要是预测,‘不准确’都是属于正常范畴的。我核心是讲未来学研究的,未来和现在存在一定的时间差,我说的东西大家不一定能马上理解,但是实现了以后大家就会慢慢懂。我一直秉持一个理念,不要矫情,要允许不同的声音,你有本事把骂你的人全删了。”张召忠又强调说:“有一些是短时间内批量出现大量恶意攻击,这出现在其他平台上。日本每年出几十亿美元专门收买亲日的人发帖子,这是舆论战的组成部分。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大部分评论都是好意的。”

今年二月初,在《最强大脑》的节目录制现场,TFboys在被问及是否认识张召忠时,其成员之一王源脱口而出“雾霾可以防导弹”,张召忠似乎习以为常,哈哈一笑接受了调侃。“现在经常会有一些节目曝出嘉宾因为言语不和吵架,我也遇到过,郭敬明跟Dr.魏起争执的时候我也在现场。但是我从来不干这个事情,你跟我吵,我说‘那好你说得对’。在《最强大脑》我刚开始都不怎么想说话,我想那是Dr.魏的主场,不能抢他的戏,何况他是年轻人,我这个老头不能压制年轻人。他还过来说‘局座你不能这样’,我这人就是这样,不会去纠结什么,因为也经历得多了。”

与大多名人说自己没有业余时间跟朋友聚会相比,张召忠故意避开一切社交场合。“我的微信只加我的工作团队,连我老伴都是昨天才加我的,因为要给我发小孙子参加比赛获奖的照片。我感觉我没有时间跟大家用微信聊没用的事情,所以到现在电视台的人联系我还是通过短信。八面玲珑的人一辈子都成不了气候,必须要牺牲一些东西。我不加微信好友,就是全力以赴搞微信公众号。”张召忠说他最喜欢去《最强大脑》录节目,自己背个双肩背就去北京南站坐高铁了,到了南京有个司机接站,从来没有任何吃饭应酬,“这才叫干事儿,百分之百的时间都用在做事情上,会应酬的人不可能做成学问,做学问脑子必须专注。我出差也把饭局全都推掉,自己在房间点两个菜,还不会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