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你就是来时装周的

得闲逛街,走进一家本地品牌时装店。穿着鲜花毛衣的男店员热情似火地冲过来,用英语问,“你是因为时装周来这儿的吗?一看就是。”他告诉我们他是从我们的打扮看出来的,赞美完“beautiful beautiful coat ”,又惊叹 “nice nice shoes”。我们表示非常受用,接受了他“特意”为我们挑选的衣服去试。“你必须试试这件无与伦比的裙子。”“你不能错过这条裤子,简直是为你量身而做。”

我们在试衣间试了一件又一件根本不合适我们自己的衣服时,听到了这位热情似火的侍者,以同样高亢语调赞美每个进来的客人,打头的是同一句话——“一看您就是来时装周的……”

满分辣子鸡

我们在巴黎市中心一家名为“绝代双椒”的中餐馆吃饭。这家挤挤挨挨的小馆味道十分正宗,粗略估计可以击败全北京98%的川菜馆。

里面有很多巴黎当地人,他们都能熟练使用筷子(但我也看到一位女士奇特地使用一根筷子和一个勺子吃饭)。“伤心凉面”是客人最爱点的饭食,几乎每个小方桌上都放着一碗凉面。

中午时分,小馆子坐得满满当当。出入座位变得十分困难,你得协调好前后左右的各桌朋友,才能从桌椅夹缝中挤出来。我们点了炖牛肉、辣子鸡丁和醋溜土豆丝。每一道菜都极其成功,思乡之情顿时消散在浓香中。

也许是看我们吃得尽兴,右边的一位男士一直拿眼神瞟我们桌上的“辣子鸡丁”。他跟侍者叨咕了几句,像是犹豫不决。你知道那种感觉——既被吸引,又不敢轻易尝试。这位法国男士久久不能做出决定,以至于隔壁桌的一位男士看不下去了,直接把自个儿桌上的辣子鸡丁递到他面。犹豫不决的先生此刻迅速抄起筷子夹了一块鸡(使用筷子姿势满分)……做出了最终决定。侍者如释重负,皆大欢喜。

“绝代双椒”中餐馆

不要在地下墓室轻举妄动

巴黎地下墓穴(又称骷髅墓)是一处著名的藏骨堂,位于今天巴黎十四区的丹费尔-罗什洛广场。地下墓穴总长近300公里,有超过600万具白骨。

到达入口时,人们已排起几十米长队。因为目前只有两公里长度开放参观,工作人员严格控制某时段进入地下的人数。

人们排起长队等待进入地下墓地

漫长的排队等待期间,我们队伍前面的几个美国口音的女孩开始玩拍手游戏,巴掌拍得噼里啪啦响。队伍后面的几个印度小伙子也开始受感染般地玩起拍巴掌游戏……

终于挪动到入口处,我们看到墙上贴着一份警告:“藏骨堂之旅可能会给儿童及有焦虑倾向的成人带来强烈影响。”警告为地下墓地之旅奠定了阴森的基调。完成检票后,我们首先面对的是130级逼仄的盘旋石梯。还没到墓地,已经晕头转向,光线逐渐暗淡。

盘旋石梯

这个地下墓穴原来是一个废弃的采石场。1786年,巴黎爆发瘟疫,为了解决墓地不足和公众卫生危机的问题,人们将埋在市区所有公墓中的尸骨转移至此。

印度朋友跟头骨严肃合影

因为太多尸骨无法相配,有一些已经找不到头颅,最后教士们不再寻找整副人骨,而是将骨头根据类别分类堆放,只简单地标志出某堆骨头是哪一年,从哪个公墓转移而来。零星地设了几块石碑刻上几句拉丁文的铭文。

大腿骨被排列成了比较整齐的骨头墙,碎骨头则用来填充,而头盖骨则在大腿骨组成的墙上镶了几道边。

一些人故意在地道里制造诡异声音……比如,那群欢脱的印度朋友就全程都在嚎叫。途中有一个作用不明的水池,游客们纷纷停了下来,开始翻包、掏口袋,原来在在找硬币。(把硬币砸向文物祈愿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有的风俗……)果然,离开水池后,我背后响起了清脆、不绝于耳的硬币碰撞石壁的声音……

石碑刻上刻有多种文字的铭文

石壁上还有年轻人交友、示爱的留言,也是会选地方……

资料中说,那些用希腊文、拉丁文和法文撰写的石碑,其中不乏拉辛、荷马、维吉尔、贺拉斯、卢梭和《圣经》里的名言。例如,《奥德赛》的名句:“辱没亡灵,天诛地灭!”还有贺拉斯的警言:“切记,每一天都是你的末日。”但愿在地下墓室轻举妄动的游客们此刻能感到一丝愧疚……

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从地下又经130级旋转石梯爬上地面。出口处守着一个表情严厉的中年女士,她随机要求大家开包受检。一个年轻女孩被拦了下来。

“打开你的包。”

“我没有包…”

后来我知道,出口要求检查,是因为总有些家伙想趁人不注意夹带几块亡者骨头回家作纪念……

出口处是新鲜、干燥的冬日的寒风。人们纷纷爬上来,站在门口喘气。

一个餐厅的广告牌立在出口处。上面写着:“A PIECE OF PARADIES AFTER THE CATACOMBS HELL”,真是体贴。

餐厅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