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念萱:嬉皮士的生活美学,你get到了吗?
一直很羡慕有人可以把色彩斑斓穿得飞扬跋扈,在台北,只要有人身上掛了超过三种顏色,一定难看得让人想死。
一直很羡慕有人可以把色彩斑斕穿得飞扬跋扈,在台北,只要有人身上掛了超过三种顏色,一定难看得让人想死。
在没有离开台湾出国旅行前,我经常分不出吉普赛人与嬉皮士的区别。在穿着上,都很色彩缤纷,看似无拘无束,却又给人处处为家随时在流浪的印象,都喜欢玩音乐且浑然天成地舞技精湛,还兼具许多嗜好与手艺。我的佛学老师常说:“为何穷困至极的嬉皮,以及无家可归的吉普赛人,比有钱有房子的人聪明又多才多艺?”拥有,是最大的智力障碍?
后来我知道了,吉普赛人Gypsy(Rom)来自北印度高加索,以占卜、音乐舞蹈维生,流浪到波斯、欧洲乃至美洲。拒绝定居耕种的罗姆人,因生活方式而受到千余年歧视,依旧固执地保留着传统生活哲学,像牛羊一样逐水草而居,生活里只有唱歌跳舞与随波逐流的宿命观。
嬉皮Hippy 则来自旧金山纪事在六十年代发生的潮流,用公社集体生活与不定居方式,来抗议当代的政治与对外战争,批判中产资本价值观与传统宗教信仰在思想上的堕落。并利用西部山脉印第安原住民的药物与图腾,以及东方神秘学的追逐,来改造内心世界的惯性束缚。这同时也是后现代New Age新潮流逐渐形成的来源,越来越多的知识份子加入,集合东方瑜伽与新科学思维,转成临床实验的灵修生活,被一波波的边缘知识份子大量传播,而形成姿态上的主流,打入好莱坞时尚圈。突破惯性思维,以惊人的外在形象引起注意,重新诠释“自由”的风貌。
赢得2016柏林影展最佳导演由 Isabelle Huppert主演的 L’ave Nir(Things to come)台湾翻译成“爱情未来”,哲学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辩论,是现代嬉皮发展的最佳注脚。知识份子以贫困为荣,以不当获利且掠夺他人生存空间为耻。伊沙贝雨蓓则在片中表示,玩过叛逆以后,更想要认真对待哲学。回归平静,也是对自己负责的方式。
在某种生活信念的支撑下,我终于理解為何把吉普赛人与嬉皮士混淆,他们都以“够活”的方式生存,而致力于内心世界的丰盛餐宴,难怪衣着上的随意,会被时尚圈一再借用成品牌杰作。亚历山大麦昆Alexander McQueen便把吉普赛的波西米亚风格,应用成顶级时尚,至今无人超越。然而这样挖进内心深处的探索,经常也为少数聪明人带来精神上的折磨,而深陷抑郁症漩涡。
欧洲中小学教育的特点,是不断地探问,用剧场、电影、装置艺术甚至文学,来呈现各种哲学上的碰撞,不断挑衅自我惯性,而呈现出多种风貌的穿着方式。你也许很容易从外在饰品,看出这人当下的思维,无所遁形。
也因此,我的巴黎朋友说,让人看出你的刻意,是最笨的穿著方式。自由自在,恰恰是吉普赛与嬉皮士共同的“时尚”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