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亿估值

米未传媒

代表作:《奇葩说》

近来红得发紫的马东三年间就完成了从央视到爱奇艺再到自主创业的三级跳。他于去年自立门户的米未传媒,刚刚成立不到五个月,估值就达到了20亿元。马东的创作力以及个人魅力也在其中被充分放大。

年过半百的马东出来创业,带领的却是一批由80、90后年轻人组成的团队。米未传媒的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为24岁,大都为90后。马东认为,“年轻人组成的团队不光体力好,干活不要命,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有理想主义色彩,他们追求的东西是他真正想要的,是大家在一起对内容的那种兴趣。我们是一种玩的心态在做这个公司。”

据说《奇葩说》第三季整体招商金额破3亿,节目核心粉丝群目前约一千万。谈话类节目总是会遇到内容瓶颈和审美疲劳(参见《康熙来了》),好在,如你所见,第三季正在渐入佳境。

口碑爆棚

大道行知

代表作:《极限挑战》

江苏卫视不愧是创业者的孵化器。就在远景影视成立的前一年,江苏卫视副总监龚立波也离职了,并创立了大道行知文化传媒公司。两年后,在电视剧方面,他交出了《盗墓笔记》的成绩单。

在综艺领域,大道行知则制作了口碑爆棚的《极限挑战》。龚立波形容这档节目是“跑男”的1.5版本——同样激烈的体能对抗、紧张有趣的游戏规则,不同的是平民化的视角和高智商的考验,该节目已被用户评价为“年度最烧脑综艺”。

对于中国的综艺节目发展,龚立波断言:模式引进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这么多国家和地区的综艺节目,该引进的好节目已经引进得差不多了,今后原创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当然不断学习仍然必不可少。”

综艺航母

灿星制作

代表作:《中国好声音》

在中国的幕后制作团队中,灿星是最具品牌化的一个,绝对的综艺航母。除了善于自我的营销包装,它也的确战绩彪炳,制作出多档现象级产品,如《中国好声音》。2012年夏天,《好声音》的横空出世在中国营造了一种文化现象,让很多文化精英人士回到电视前。这被许继锋视为《好声音》对电视业的贡献,“以前精英人士对电视是不屑一顾的”。

因为地处上海金融中心,灿星也是资本运作的好手,最先引入“对赌协议”等新分成方式,令人刮目。按照双方的对赌协议,当收视率达到一定标准之上,灿星将直接参与广告分成,收视率越高,灿星获得的收益越大。

不过,灿星的野心绝不止于此。“我们想把《好声音》从一个节目变成一个产业链,进而期望它成为一个音乐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里,我们希望整个华语流行音乐的参与者,无论是唱片公司、音乐公司、演出公司,都能得到滋养。现在灿星做节目,都是从产业链角度出发的。做一个节目,不能只得到收视率和短期的广告,而要打造比较长的产业链。”

制作量大

世熙传媒

代表作:《咱们穿越吧》

世熙传媒是节目制作界的老兵了。 去年,世熙传媒一口气推出了《咱们穿越吧》、《音乐大师课》、《星厨驾到》、《中国爸爸》、《十周嫁出去》等一批节目。2016年的重点项目还包括《冠军之巅》、《少年镇》、《谁来说相声》等,播出平台遍布国内一二三线卫视。

可以看出,它的特点是:制作量大、成本控制不错,但精品,特别是大IP缺乏。虽然世熙传媒目前的核心业务为节目制作,但他们表示,本土节目模式的研发将会是未来的一个重点。“目前的中国电视市场对节目模式还处于吸收阶段,但经过几年的摸索和本土化创新后,中国原创节目模式输出将会是一种必然。”

走出体制

远景影视

代表作:《最强大脑》

在这个陌生的公司后面,站立着电视业闪亮的名字和节目——王培杰、王刚、孟非以及《非诚勿扰》、《为她而战》、《最强大脑》、《星跳水立方》等。2014年8月,除了孟非,原江苏卫视副总监王培杰、原江苏卫视项目部副主任王刚出走体制,创立远景影视。不到两年,这个团队就有了两百余人的规模。

与很多制作团队不一样,王培杰从一开始就坚持花大力气做原创节目。远景今年将推出的四个全新项目都颇受关注,包括将在东方卫视播出的《四大名助》、浙江卫视播出的《铁甲钢拳》、江苏卫视播出的《创造舞台》和优酷土豆播出的网络综艺《美女与极客》。

引进制作人

蓝色火焰

代表作:《旋风孝子》

从广告代理起家的蓝色火焰涉及节目制作的时间并不长,2014年才全面进军综艺界。去年,蓝色火焰做了一件大事:在别人还在引进节目模式时,它引进了韩国综艺制作团队。团队中就有策划过原版《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的韩国综艺教父金荣希。

韩国综艺节目之所以能在内地荧屏走红,最主要的原因是中韩文化差异小,节目落地中国能够迅速本土化被观众接受,引进韩国模式无疑是一种最保险的收益行为。但另一方面,纯引进模式的审美疲劳也加速到来,单一的版权引进已不能满足观众需求,创新性、深度本土原创才是未来收视立足点。

撰文:霍达

编辑: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