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格调的人都关注了

有品位,有内涵,做一个智慧的女子;不空洞,不浮躁,做一个丰盈的女子,即使生命枯竭,亦在优雅中变老。和格主一起,做有格调的lady。

中国历史上,堪称国之重宝的器物不在少数,但恐怕没有一件比得上“传国玉玺”。它是权利财富的象征,也是检验一个“帝王”是否正统的唯一标准。它的出现和消失,标志着一代王朝更新与换代。

自秦始皇初制宝玺开始,到清末溥仪退位,历经2000多年,共有494位皇帝都将玉玺作为皇权的标志。玉玺玉玺,制玺必然用玉,问题是天子重物传国玉玺,究竟是用什么玉做的呢?

相信大家都会说是和氏璧。

诚然,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传奇色彩和最珍贵的一块宝玉石。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块玉石能珍贵到与它相提并论,传国玉玺据说也是由此制订的,但是历史上对和氏璧的材质也颇有说辞。

史书上称它“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把它放在黑暗处,它能熠熠发光,能除尘埃,能避邪魅,因此又称“夜光之璧”。于是在此基础上,后人对于和氏璧,也就是传国玉玺的玉质主要有以下猜测:

第一种 独山玉

1988年《南都学坛》正式提出了和氏璧可能是独山玉的观点。独山玉主要矿物成分是斜长石,外表极易风化成璞。玉料以色带产出,即一块独山玉正面看是一层白玉,侧面看可出现呈带状分布的白玉、绿玉、紫玉等,和“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对应。

但是有一个问题,独山玉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被开采利用,至卞和所处的春秋时期已普遍流传,纵然普通百姓不认识,但楚国宫中不乏玉石鉴定高手,没理由不识独山玉。这种说法存疑。

第二种 月光石

同样,“侧而视之色碧,正而视之色白”,也符合月光石的变色光学效应,所以和氏璧是月光石的可能性也比较受认可。但月光石和玉石肉眼看有明显的区别,而且传说中的和氏璧是玉璞状,有较厚的皮壳,月光石却未曾见到似有皮壳的形态出现过。

第三种 和田羊脂玉

和氏璧看起来完美无瑕,非常的像和田羊脂玉。但它同样和独山玉一样,早就已经闻名于世,楚国人再不懂玉,终会有人认识。那这是不是就说明传国玉玺就不是和田玉呢?

其实也不一定,毕竟和田玉的地位太重要,优势太多:

1

符合阶级统治观念

在古人的心中,早就从诗书辞海中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有德为玉,无德为石,缺德为顽石。作为人上人的君子,必是兼具仁、义、智、勇、洁多种品德,作为君子使用的宝玺,必然也是符合同样阶级观念的“真玉”,即和田玉。

2

和田玉历史悠久

和田玉在我国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主体。在旧时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礼仪用器,是祭祀的象征物和对武功的炫耀。在《周礼》中这样说,以玉做六器,以“玉礼天地四方”。六器可谓是拜天拜地拜四方,足见其贵重!

3

和田玉性质出众

和田玉由于质地十分细腻,所以它的美表现在光洁滋润,颜色均一,柔和如脂;而且玉质坚韧,抗压能力可以超过钢铁。

超高的韧性、较高的硬度使和田玉兼具品德的同时,还有坚刚不屈的加工性能,足以在两千多年的使用中坚固耐用,继而也承载着封建统治阶级希望自己江山永固,千代万代承传的厚重希冀。

玉麒说

传国玉玺从五代十国时期的后唐失传以后,各代都是自制玉玺,再也没有能得到历朝历代都认可的真正的“传国玉玺”了。这个损失之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来说是多么的巨大,谁都能掂量出其中的分量来。如今,我们已不能再去追溯当年情景,只有希冀我们的玉文化能够一直流传下去,永远不会消失于历史洪流中。

— END —

(内容来源玉石第一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