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想活得更久一点,秦始皇嗑药的时候这么希望着,伊丽莎白伯爵杀死处女,用她们新鲜的血液洗澡的时候这么憧憬着,甚至我们道教的创始人老子,也创造出了包括双修术和辟谷术在内的修炼法门来追求长生不老。

吸血女伯爵的故事改编成了一部电影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也带走了人类种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对更悠长生命的追求,只是换了一种更科学的方法罢了。Dan Buettner通过与《国家地理》杂志合作,对世界上在典型的长寿区居住的人们的生活方式进行研究。得出了九条有关长寿的秘诀。

他发现,个体生命的长度,只有10%来自基因,剩下的90%取决于后天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运动和饮食,更包括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

首先纠正两个误区,第一,如果你觉得你足够努力,可以凭借不服输的劲头和超人的毅力活过100岁,那你可真是天真得不谙世事。人类的基因链相当吝啬长寿基因的供给,在美国,大概每5000个人里才有一个拥有长寿基因的人。

第二,你觉得你能够找到一种能够帮助我们减缓甚至阻止衰老的方法,比如正餐吃红酒配冬虫夏草。事实上,一个65岁老人细胞的衰亡速度是一个12岁年轻孩子的125倍,所以无论怎样延缓,你身体的细胞都会加速衰老下去,就像一盘60年代的唱片盘,无论如何爱惜,50年之后到底是旧不如新了。

老年人细胞的衰老速率要高得多,功能也弱得多

Dan发现的第一个长寿蓝区距离撒丁岛的意大利海岸大约125英里,这个岛有140万人,但长寿居民并非分布于整个岛屿。他们只在一个叫“努奥罗”的高地上居住。这个地方的人不仅活到100岁,而且精力异常充沛,102岁依然骑自行车工作,伐木,能打败小他们60岁的人,当然只是友好的掰手腕。

努奥罗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基督时代,他们起源于被隔离的青铜时代。因为这块地如此贫瘠,他们大多是牧羊人,工作时间稳定,体力活动强度低,他们的饮食以素食为主,大都是地里自产的农作物。

他们发明了一种未经发酵的全麦面包,由硬质小麦制成,还有一种由食草动物的奶做出的奶酪,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而不是食谷类动物奶做成的Ω-6脂肪酸奶酪。他们还酿造出了一种葡萄酒,它的多酚含量是世界已知酒类所含含量的三倍——卡诺乌红葡萄酒。

但Dan认为真正的秘诀多取决于他们社会组成的方式。撒丁岛社会里一个最显著的现象是——他们如何对待老人。美国的社会平等,在大约24岁时就会达到一个人人生的高峰。但在撒丁岛,年纪越大,享受的平等权就越多,被颂扬的才智就越多。进入撒丁岛的酒吧,墙上看不到体育画报和泳装表演日程,取而代之的是每月日历上的百岁老人。

这种尊重已被证明,不仅有益于年迈的父母,使他们更靠近家庭,而且会增加老人们大约4~6年的额外寿命。这在中国似乎不怎么适用,尊老爱幼的社会氛围之下,老人一般都占据着家庭当中的主导地位,社会给予老人的尊重和爱护也足够,但中国的百岁老人似乎也没有多到哪去,也许原因还是我们永远也喝不到的卡诺乌红葡萄酒。

大名鼎鼎的卡诺乌红葡萄酒

第二个长寿蓝区是离东京南部约800英里在冲绳县的古拉格岛,这里是世界长寿的起点。他们的饮食以素食为主,摄入的豆腐量尤其多。(所以还等什么,快去超市抢购原装日本豆腐)

第三区,明尼苏达草原。这里的居民最出名的是他们对宗教和规律生活的严格恪守。

所以,这三种文化有什么共同特性呢?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呢?Dan试图归结为7点。

·看起来像个异端邪说——他们谁都不运动。他们的体力运动,不是在奔驰的跑步机上燃烧卡路里。他们进行惯常体力运动,做家务、烤蛋糕,走路去教堂,他们享受这些事情。

·他们知道如何安排生活。每种文化不慌不忙地切换,祈祷、祭拜祖先、匆忙和压力会引发很多老年病症。一个人一生最危险的两年,一个是出生的时候,另外就是退休的时候,因为惯常的生活方式被打破了。

·长寿食品。每天喝一点红酒,常吃蔬菜食品,减少肉类的摄入,用豆类和坚果来代替。

·避免饮食过量,八分饱的程度刚刚好。

·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照顾孩子和年迈的父母。

·他们的社区建立在诚信基础上。

·他们属于一个正义的群体。做的事情遵从于道德和本心。

编辑/杜强 文/王青欣

参考文献:Ted视频《如何活到10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