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科技史,其实也是一部脑洞史
1886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和戈特利布·戴姆勒获得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专利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汽车的诞生改变了人们的交通方式,历史从兽力时代一脚迈进了内燃机动力时代。130年以来,人类关于汽车的新设想层出不穷,有一些对未来交通的设想已经照进现实,有些还停留在“天方夜谭”的阶段,但也正是这些异想天开的脑洞,推动着人类交通方式的变革。
汽车的诞生改变了人类的出行方式,在今天这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汽车开发商和科技工作者时刻都在提出新的设想。一切进步的起点都是“不可能”,想要了解未来交通的趋势,不妨来盘点一下汽车科技史上的那些“脑洞”。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
谷歌无人驾驶汽车示意图
如果有人认为无人驾驶技术还是一种设想,那将是大错特错了。事实上,目前许多车辆都内置有可用的辅助驾驶系统,而这种辅助驾驶正是无人驾驶技术的基础。在不久的将来,无人驾驶系统将会成为各个汽车生产厂都能掌握的纯粹软件技术。
提到无人驾驶技术,就不得不提到谷歌 Google X 实验室研发中的Google Driverless Car。无人驾驶汽车不需要驾驶者就能启动、行驶以及停止,目前 Google 无人驾驶汽车的测试行驶距离已经超过 100 万英里。
通过摄像头和传感器阵列的技术,研究人员设想未来汽车甚至可以舍弃传统的挡风玻璃和方向盘。无人驾驶技术让驾驶员有了区别于传统的驾驶体验:可以在路上长时间休息,并且可以在某些时刻接管对汽车的控制权。如果未来成为现实投入量化生产,无人驾驶汽车将彻底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不论你是否能驾驶一辆车,你都能享受简单、安全的出行。
特斯拉:未来是属于电动汽车的
19世纪的电动汽车
提到电动汽车,大多数人可能会认为这是近些年出于对资源短缺和大气污染的考虑,才出现的新动力汽车。然而电动汽车的历史并不比内燃机汽车短,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诞生于1881年,是法国工程师古斯塔夫·特鲁夫发明的用铅酸电池为动力的三轮车。在19世纪,电动车的运用在欧美也是较为广泛的。直到20世纪,石油开发技术和内燃机技术的提高,让内燃机汽车成为公众视线中的主流。
在今天,电动汽车重新被提起,更是有无数汽车生产商投入研发。其中最不得不提的就是特斯拉。作为只销售电动汽车的公司,特斯拉在质量、安全和性能方面均达到汽车行业最高标准。
电动汽车化是特斯拉对未来汽车领域的构想,为此,特斯拉也一直在开发最尖端技术的服务方式和最完备的充电解决方案。很多汽车零件公司也对电动汽车的未来抱有信心,例如第85届日内瓦车展上,固特异轮胎橡胶公司展示了一款突破性概念胎——“BH03”,能够将轮胎滚动时产生的热量转化为电能,从而通过轮胎滚动为汽车电池进行充电。
隐身汽车
德国工程师尝试的侧面“隐身”汽车
汽车隐身的桥段在不少科幻片里都出现过,不过也有不少工程师在致力于把这个科幻片段变为现实。德国工程师曾对一辆奔驰车做过“隐身”改装,他们在汽车驾驶座一侧铺上LED显示屏,在另一侧装上一台单眼照相机,照相机随时将画面传回到与其相连的驾驶座一测的LED屏幕上,给人一种汽车隐身的错觉,当然这种“隐身”也仅仅存在于侧面。
路虎也试图做过汽车“隐身”的技术,科技工作者普遍认为这种技术更有可能成为现实。路虎在车辆格栅上安装了摄像头,用来检测车辆的行驶数据,反馈在车头的平视显示屏上。驾驶者的视野可以穿透引擎盖、发动机舱,看到前方路况,这样就是一个透明的“隐身”车头。
首尾相连:德国EO Smart 2
首尾相连可以大大节省道路资源
德国不来梅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研发的这款名为EO Smart 2的汽车,是一款电动车,最大的特点是不同的车之间可以头尾相连。除了节省能源,更可以极大地降低风阻,提高道路利用率,即使“加长”后的EO 2依然非常灵活。每辆EO Smart 2首尾相连后,更可以相互传输电能,为低电量的车充电。
面对未来紧张的道路资源,EO Smart 2设计得还非常小巧,尺寸只有2.5m×1.57m,比奔驰的Smart还要小巧。为了提升灵活性,它的车轮能90°旋转,对倒车困难户的你女司机来说是非常实用的。
在自动驾驶的概念上,德国的研发者也下足了功夫,智能系统让驾驶者只需要告诉EO Smart 2目的地,就可放心睡觉了。
尽管人们对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还没有定论,但交通方式必然在节约道路资源和提高出行效率的基础上,朝着更舒适、安全的方向发展。科技的进步是无法抵挡的,异想天开的“脑洞”都有成为现实的可能。